工尺谱常识
工尺谱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记谱法,其记谱方式是以"工"、"尺"等汉字来标记唱名。
在工尺谱体系中,作为音高符号的汉字叫做"工尺谱字",简称"谱字"。工尺谱的基本谱字有七个,分别是"合、四、一、上、尺、工、凡",其中"合、四、一"高八度的唱名叫做"六、五、乙"。
在首调唱名系统中,工尺谱的谱字既是唱名又是音名。比基本谱字高八度的谱字,是在基本谱字前面加偏旁"彳"表示,如"上"字的高八度为"仕","乙"字的高八度为"亿"等。高两个八度的谱字则是在基本谱字前加偏旁"彳"表示,如比"尺"高两个八度的音为"很"。
工尺谱低音标记谱字,除"合、四、一"三个基本谱字外,还用在"上、尺、工、凡"四个谱字的末笔加撇表示。加一撇即低一个八度,加两撇即低两个八度。如"J;"为"上"的低一个八度谱字,"上"为"上"的低两个八度谱字。工尺谱与五线谱的音高对照如下:
工尺谱的调,采用的是民间广为流传的"笛上七调"的宫调系统。这七个调分别称为小工调、乙字调、凡字调、上字调、六字调、尺字调、正宫调。其中小工调为基础调.官相当千D女调盘D官调.加下例!
其余各调均以其"工"音相当于小工调的什么谱字作调名。例如以小工调的"上"音为"工"的调称为"上字调";以小工调的"尺"音为"工"的调称为"尺字调";以小工调的"凡"音为"工"的调称为"凡字调";以小工调的"乙"音为"工"的调称为"乙字调"。工尺谱各调的关系如下表:
例2-74
中国传统晋乐的基本节拍形式称为"板眼"。"每一板"和"每一眼"均看作节拍中的"一拍",它们大致上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"强拍"和"弱拍"。在工尺谱中,板和眼的表示方法是在工尺谱字上分别标记"、"和"。"等符号。
工尺谱的板式(即板眼的形式)有以下几种:
(1)流水板。这种板式通常运用于速度较快、情绪激昂的音乐,有"快板"、"急板"的意思。其基本特点是"有板无眼",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"一拍子"。
(2)一板一眼。这种板式通常运用于速度适中、音乐简朴的乐曲。其基本特点是"有板有眼",板和眼均匀交替,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"二拍子"。如下例:
例2-75
(3)一板三眼。这种板式通常运用于速度徐缓、音乐抒情且行腔曲杂的乐曲。其基本特点是"有板有眼",板少眼多,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"四拍子"。如下例:
(4)散板与赠板。散板是一种节拍较自由的板式。在工尺谱中散板一般不标记板眼。在演唱演奏中,散板击节通常只用鼓而不用板,故有人把这种板式叫做"有眼无板"。
赠板,又叫"加赠板",是板眼节拍法中重要的一种变化板式,它通常是将一板三眼的音乐在速度上放慢一倍,在记谱时将原来一板三眼的四拍子扩展为"两板六眼"的八拍子。在击节上,除第一拍上击一板外,还在第五拍上增加一板,故名"赠板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