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乐专业   |   舞蹈专业   |   美术专业   |   器乐专业   |   理论部 在线报名

专业介绍

Professional

先秦时期代表儒家乐舞美学思想的《乐记》

2017/6/2 10:06:17 | 浏览次数:

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儒家乐舞美学思想的著作是公孙尼子的《乐记》。《乐记》共11篇,是中国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舞蹈理论著作,乐记根据人之心感物而动来解释乐舞的产生,由此引发出系列的对乐舞本质的探讨。"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,声相应,故生变,变成方,谓之音;比音而乐之,及干戚羽旄,谓之乐。"(《乐本篇》)《乐记》既强调"乐"是人心之感物而动,又强调"乐"是人的思想感情需要表达的一种特定形式,"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,禽兽是也;知音而不知乐者,众庶是也,唯君子为能知乐。"(《乐本篇》)《乐记》强调的"乐"的目的不在于尽声音之美,而是告诫人应该学会节制自己,恢复正道。在《乐记》中自始自终贯穿着礼乐论述,更加突出礼乐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特点。《乐记》中还谈到了诗、乐、舞的关系,如:"故歌之为言也,长言之也;说之故言之,言之不足,故长言之;长言之不足,故磋叹之;磋叹之不足,故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"(《师乙篇》)"诗,言其志也;歌,咏其声也;舞,动其容也。三者本于心,然后乐气从之。"(《乐象篇》)在这里明确指出了古代诗、乐、舞三位一体的历史事实。《乐记》还提到了乐与政的关系:"凡音者,生人心者也。情动于中,故形于声;声成文,谓之音。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,其政和;乱世之音怨以怒,其政乖;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声音之道,与政通矣。"(《乐本篇》)乐舞反映政治"声音之道,与政通矣",从乐舞可以看出政治的变化,这是符合实际的。《乐记》还提到一个重要的美学论点"唯乐不可以为伪"。乐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:"是故情深而文明,气盛而化神,和顺积中,而英华发外,唯乐不可以为伪。"(《乐象篇》)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所有优秀艺术作品的本质。也就是说所有的优秀作品都是真挚的情感的表露,而不是虚伪的情感。如《庄子》中赝篇《渔父》所说:"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故强哭者虽悲不哀;强怒者虽严不威;强亲者虽笑不和。真悲无声而哀,真怒未发而威,真亲未笑而和, 真在内者,神动于外,是所以贵真也。"这一美学观点受到后来人的高度重视,真挚情感是艺术表演、艺术创作追求的目标。

相关文章:

分享
上一篇
返回
下一篇

声乐专业 舞蹈专业 美术专业 器乐专业 理论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