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难点提示
音程的概念中主要应该了解两个音之间的关系,这种关系不仅仅只体现在音高距离,即音程的性质上,还包括色彩、紧张度、调式、调性意义等。
音程的构成是真正掌握并运用音程的基础,特别是构成基本音级中的自然音程,对其性质、协和度等作适当背记,是十分重要的。同时,书面练习是必不可少的,而且要达到相当熟练规范的程度。
音程的性质是根据音级数与音数来确定的、这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注意。音程的分类可因视角不同,从而产生多种分类结果。如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,单音程与复音程,协和与不协和音程,等音程等分别是从形态、音程距离、听觉感受等方面分类的•在教学中,应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其中的道理。另外,等音程需要重点练习。
音程的识别应该从两个方面训练:一个是书面练习,即记谱上的规范、准确,对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;另一方面,要培养对各种音程的听觉感受,特别是要加强音程的色彩感受训练以及音程与调式、调性关联性训练。
教学法参考
本节内容可以讲授和书面练习结合,书面与听辨结合,提供以下教法作参考。
● 关于音程,可以由前面的半音、全音概念导人。首先从字面上理解音程--音高距离,对"距离"的"测量"就有了"音级数","音数"等概念,音程的性质就可以掌握了;因为要对音程的发音过程进行书面记录,所以就有了"旋律音程"、"和声音程"等概念;由于音程还具有色彩、融合度等听觉感受差异,所以,对音程概念的理解,就进入到了描述音与音"关系"的阶段,从而引出其他音程分类概念,这样就可以对本章内容建立起整体联系。
● 对音程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重点在于书面练习与记忆(包括音响色彩的记忆)、听辨结合,可以与视唱练耳课结合。同时,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受来巩固、加深理解,建立起对音程正确的内心听觉。
● 等音程是等音概念的延伸,因此,在讲授此节时,应结合等音来讲,即可将已学知识串联起来,又使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。同时,就像等音对于等音程一样,等音程是学习等和弦的基础,而且,对于转调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。
● 关于音程的扩大、缩小、转位,主要应该以书面练习为主,同时结合钢琴上的音响听辨加深印象。
● 关于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,虽然从理论上我们分成了两大类,但这两大类的关系是"相对的",体会"协和"与"不协和"的概念,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,以免学生的思维陷于僵局。这种"相对性"还体现在等音程之间,在《理论篇》已经解释了原因,但为了加深学生理解,必须结合实际作品进行比较听辨。
● 理论篇的讲述,可以尝试让学生就某一个内容进行讲解,也可以进行分组、全班讨论,教师加以引导等。总之,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,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。
●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音响感受的重要性。音程的概念必须靠音响来加深理解、加强记忆,与视唱练耳课结合,在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音程理论观点的同时,培养良好的内心音程听觉。
教无定法,而学习有方,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去获取知识。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,我们不能漠视。所以,利用多媒体技术、网络技术等,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是必须的,也是可行的。课外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,查找资料,写小论文等,收效也会不错。